建设动态
为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深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建工作,大连海事大学附属学校于2024年度联合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,实施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活动。经过数月的匠心筹备与辛勤耕耘,“思政课一体化桥梁”建设项目取得了璀璨成果,并为构建卓越的教育体系、促进各学段思政课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,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2025-01-08
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建工作,附属学校继续联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本次“弘扬爱国精神 树立报国之志”主题升旗仪式。马克思主义学院何美子老师来到海事附校,为全体师生作“胸怀强国之志,向海图强”纪念一二·九运动主题宣讲。
2024-12-10
示范课程
航海学院
教师:刘军坡
1066人
轮机工程学院
教师:邢辉
1290人
信息科学技术学院
教师:林彬
866人
交通运输工程学院
教师:李晓飞
1084人
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
教师:蹇令香
1166人
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
教师:马鹤丹
1676人
法学院
教师:于诗卉
1519人
外国语学院
教师:杨扬
1426人
研究成果
2022-02-14
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,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立脚点。要实现这个目标,必须将价值塑造、理论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,形成高校育人方案中不可分割的系统性策略。同济大学是国内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排头兵,近年来,该校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精神,紧密依托学校现有资源优势,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落实。学校将课程思政改革纳入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考核框架中,构建了课程思政制度、组织、经费、师资质量五大保障体系,积极发挥优秀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,明确了课程思政改革的“主力军、主渠道、主战场”,形成了鲜明的“同济特色”,对于高校思政改革新一轮建设形成了许多借鉴经验。
2021-09-12
当前,各高校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,并取得 一定成效,但由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“主力军”不优、课程建设“主战场”不强、课堂教学“主渠道”不畅,所以各要素之间多数处于分散无序、各自为战的“孤岛”状态,研究生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水平不高、推广速度缓慢。将圈层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引入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,作为理论基础,提出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,包括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主体、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程、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堂,充分发挥以教学名师、示范课程、第一课堂为核心圈层的向外辐射带动作用,加快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水平和推进速度。
2021-07-12
为应对全媒体时代对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挑战、促进思政课“主导性与主体性”相统一、解决实践发展与思政课教材修订不同频问题,文章提出在“以问题为导向”专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上,进一步构建“导学+专题+问题”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。该模式通过开展导学、凝练专题和精炼问题构建完整教学链,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地位,在教育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育对象等方面具有高度指向性。在教学应用中,设计课程内容、打造教师团队、搭建学习平台、确立评价体系是实践重点。
2020-04-12
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,发挥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。文章从系统动力学理论出发,分析高校思政课在育人过程中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和反馈机制,提出“溯源根本—聚焦重点—提升动力—系统谋划”四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育人对策建议。
名师团队
曲建武 教授
马克思主义学院
杭晓明 教授
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
张映辉 教授
理学院
田佰军 教授
大连海事大学
黄连忠 教授
轮机工程学院
邢辉 副教授
轮机工程学院
赵红 教授
大连海事大学
名师简介
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